俞挺參與設計過八分園、思南書局、鐘書閣等有影響力的城市更新項目代表作品,他認為城市更新更多依賴個體,切入點要小,盡量不擾民,且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深度結合。同時,他也強調微更新能與城市的人互動并形成共情,最終可以結成一張改變城市肌理的網。
阿爾法建筑論壇邀請到Wutopia Lab創始人俞挺參與BBU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建筑論壇主題活動,俞挺用已建built、在建being built、未建unbuilt三個作品展示與分享多年來在城市更新項目案例與城市再生領域的研究、設計與實踐,推動國內舊城改造可持續發展。
已建Built:上海歷史博物館·滿坡栗咖啡
地點:上海
主創建筑師:俞挺 Wutopia Lab創始人
上海歷史博物館西樓原來是賽馬會的馬廄,它是一個不能移動文物。內環境不大。其次它外立面是高窗,所有窗都是用磨砂玻璃,看不到外面的風景,這是有難度的挑戰之一。
上海歷史博物館咖啡廳 改造前
設計理念基于兩點,第一點上海是咖啡之城,有超過4800多家咖啡館,這些咖啡館有當代的日式咖啡、韓式咖啡、美式咖啡、流行咖啡等等,甚至還有越南的咖啡。但是上海沒有本地的咖啡館,即便去找上海本地的咖啡館,都會受這些流行因素的影響。
上海歷史博物館咖啡廳 改造前
第二點因為我是上海人,我知道上海博物館離得最近的地方是人民廣場,中式的廣場給大家的概念是聚會的,歐式的廣場它是社交性的,可以喝咖啡,曬太陽,彈吉他,跳舞。
上海歷史博物館咖啡廳 改造后
社交性是上海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地方,現在所有的咖啡館都少了這種社交性。如果我能夠創造一個空間把上海的社交性、咖啡的社交性表達起來那多好,既然在人民廣場旁邊,為什么不在室內造一個有社交性的歐式廣場,把它抽象化來承載上海性。
上海歷史博物館咖啡廳 改造后
因為建筑立面不能動,限制了向外的風景,我把建筑內立面看成外立面,把向心力向到室內。當中拔不掉的那根柱子我把它變成在歐洲廣場上常見的紀念碑加噴水池,把周圍的一圈變成拱廊,借用了歐洲常見的小廣場形式,把它抽象放在上海,因為上海是一個中西交融的城市,它可以接受這種植入。
上海歷史博物館咖啡廳 改造后
廣場本身有柱廊,有許愿池、陽臺、還有大臺階和舞臺,生活性和社交性就能產生,由于房子是刀把型,廣場是方形的,把刀把型看成是室內,咖啡館進去的空間看成柱廊,通過柱廊進到一個室內,再來到一個室內的室外,這個設計就完成了。
上海歷史博物館咖啡廳 改造后
在建項目:Being Built:天物空間航海機械博物館
地點:上海
設計單位:俞挺 Wutopia Lab創始人
我接到航海博物館案子的時候,業主已經請了一個非常棒的建筑師,把整個園區規劃設計好,業主的好朋友他覺得這些東西雖然設計的好,但無法讓人注意到,所以就請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去改。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非常努力且優秀有留日背景的建筑師,他每個細部都過得非常認真,他每個東西都在做設計,我覺得他在over design,呈現的過分復雜。他能想到復雜的地方是什么,我就要簡單、單純。
航海機械博物館改造前
項目要掌握話語術,不僅要讓業主滿意,還要讓出租給業主的國企航海機械廠認可,沒設計的點正好七個。而北斗七星以前是在航海中目測的東西,“七”正好把北斗七星和這些點聯系起來。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達到話語術。
航海機械博物館改造前
航海機械博物館改造后
博物館原先是個車棚,我把車棚的拱廊保留下來。航海最有趣的地方是造船。造船的特點是造龍骨,造完龍骨覆上鋼板。它跟造房子有一點點相似又有點不相似,所以我把這個航海機械博物館做成了一個單純的全金屬的博物館。
航海機械博物館改造中
船是全金屬的,整個博物館用的全是金屬銅板或仿銅鋁板,把鋼結構作為龍骨并且做完以后,正面覆了一層銅板背面混合覆了層鋁板,把它做成了一個完整的full metal的全金屬博物館。
讓整個空間做到最大最干凈最簡單,而不去塑造復雜多樣性的東西。旁邊的復雜多樣使整個園區存在了一種因為單純的拱和金屬創造日常的神圣。
航海機械博物館改造方案
在一個大家判斷設計的很好的細膩的工業園區里面,見到了用造船思路創造的一個全金屬的,具有神圣性并能夠激起原廠址回憶的航海機械博物館。它本身是個多功能復合體,它可以喝咖啡、看書和表演。
未建項目:Unbuilt:深圳之環
地點:上海
設計單位:俞挺 Wutopia Lab創始人
我們工作室從來沒有釋放出任何一個未建成項目,這是第一次,我希望它背后的思考能作為一個城市更新的特別思路呈現給大家。如果能推動這個項目死而復生是非常好的?;蛘咴谄渌胤街厣彩欠浅:玫?。
深圳東門商業區現狀
深圳東門商業區是小產權分割,有幾千個小產權的商家,政府只是占據項目的公共空間,即便是在街道進行改建要改它的立面,就要得到整條街道的小業主都認可才可行,只要有一個人不爽,這件事情就做不到,這是東門城市更新最大的問題。
深圳東門商業區改造效果圖
如果只更新街道設計,其實花錢進去也是沒有什么效果,東門的小業主不進行改變,這里的商業形態會越來越差,改的越好也是沒有任何作用,這是無解的。
深圳之環效果圖
我們總會進入一個思維的陷阱,因為我們要做街道更新,所以我們要做鋪地,然后我們就要找一個理由,因為我們要做街道提升,所以我們要改地面,因為改地面要受到許多人的掣肘,所以又要做一個樣板段或者要怎么樣。所有的工作都是見招拆招,在這個過程當中會非常痛苦。
深圳之環效果圖
國家規定空中是屬于國家的,如果回避地面的問題,在空中做一個能夠將所有屋頂聯系起來巨大的環廊,所有的柱子都落在公共空間上,不跟任何小業主發生關系,既解決了消防問題也不占容積率,把它做成一個巨大的景觀構筑,不使這塊地產生新的容積率和新的建筑。
深圳之環效果圖
它是一個巨大的橋可以產生很多內容,可以跑步、觀景等等,有許許多多的內容可以產生。小紅書有一種群體叫城市探索者Urban Explorer,他們會去尋找有趣的地方,并帶動別人對這個地方的關注。
當這些人來到新的東門產生消費會改變東門原來的消費結構,再去改變地面層的景觀,首層和頂層的經濟也會發生改變。
深圳之環效果圖
阿爾法建筑大會是一個每年在廣州舉辦的建筑盛會,每年有200+建筑師、幕墻設計師、創新材料企業來到這里分享全球建筑新項目、新設計、新技術、新材料。同時聯合全球各大專業媒體等專業機構,策劃舉辦熱點話題專業會議。
主辦單位是廣州城博建科展覽有限公司,隸屬全球第一大展覽集團英富曼展覽集團,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代碼:Informaplc (INF.L) 每年全球舉辦展覽 550+場次。城博建科是一家全球性的展覽項目運營公司,運營不同類型展覽項目,致力于全建筑產業的品牌戰略,資源整合。通過數據驅動、展覽展示,平臺傳播等解決方案,為全球各地合作伙伴提供創新、戰略性展覽活動。
2025年3月11-13日,【阿爾法建筑大會】與【第31屆門窗幕墻新產品博覽會】同期舉辦,來廣州,聽更多建筑師分享新項目、新設計,看更多建筑外圍護系統新產品、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