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的城市更新與城市再生包含了大到城區尺度,小到建筑室內空間,它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與社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優化更新同步的,并帶有一些前瞻性的、創新的思維框架下,研究與梳理出主要的城市問題并尋找綜合治理對策。
通過對老城區的保留、改建和新建,傳承歷史文化,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的再發掘,改善城市環境,最終提升城市質量。
2025BBU繼續延伸【可持續的城市更新與再生】為主題,邀請6家國內外建筑設計事務所參與展覽與論壇。
展覽名稱:阿爾法建筑大會
展覽主題:可持續的城市更新與再生
展覽時間:2025年3月11-13日
論壇時間:2025年3月12日
同期展覽:WINDOOR第31屆門窗幕墻新產品博覽會
“一個好的城市更新項目,不僅僅只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過程。”
胡閩
AECOM 華南區規劃設計負責人
AECOM 城市規劃設計總監
城市更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大工程,但其復雜性的根源原因遠不止僅因為于尺度龐大。
AECOM在城市更新領域的優勢:第一,城市更新通常涉及到多個參與方,他們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一個好的城市更新項目不僅僅只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過程。作為設計師,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平衡各個不同參與主體的利益,使之能夠推進這個城市更新項目往前走,所以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專業。在一個長周期里,涉及到解決很多問題和面臨很多挑戰。AECOM作為一個多專業、跨學科整合的公司,必然有自身的優勢。
第二,AECOM在全球各地有很多城市更新的經驗,能夠在中國大陸做相應的城市更新項目時,給我們帶來好的啟發和借鑒意義。從我們的多專業整合的團隊、國際經驗、新技術和科技手段的應用這三個方面來說,AECOM參與城市更新的項目是有一定優勢的。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我們這幾年在新技術手段上,特別是在數字化這個方面做了很多的嘗試。
iLab(全球智能實驗室)是AECOM的技術支撐部門,在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同地區辦公室都有相應的iLab研究室。
AECOM在很多領域做了探索和嘗試,特別在人居環境和數字化應用結合方面。當然我們研發的工具和軟件系統,都能夠適應從大尺度的城市規劃到小尺度的建筑節能能耗的計算,都有不同層次的應用。
我們選擇這個項目參展的原因,第一,項目規模大。第二,該項目在廣州語境下的城市更新中具有代表性,是基于沙步村的舊改基礎上形成,具有很多的借鑒點。
改造的設計精髓在于,首先沙步村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沙步村位于黃埔區,從北宋元年建村,歷史悠長。
▲沙步黃埔新城-大鳥瞰效果圖
▲沙步黃埔新城-規劃結構
沙步村,是古代絲綢之路古運河所流經的地方,有一定的歷史地位。它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落,擁有祠堂、書院、民居,以及深厚的宗族文化歷史。作為一個嶺南村落,具備了大榕樹、風水塘、小山丘、河涌等自然要素,是一個資源本底很好的村落。
▲沙步村舊改前
我們基于沙步村的改造需要,在設計初始遇到很多的挑戰,需要考慮平衡村民的利益保障、投資方的收益回報、公共環境品質的提升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
我們的設計思路是從問自己一個問題開始——“什么才是一個好的城市形態?”,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城市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有可見度或讓人有可見性,也就是我們需要以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和需求出發進行思考。
▲沙步黃埔新城-沙步之窗效果圖
▲沙步黃埔新城-嶺南風情濱水岸線效果圖
▲沙步黃埔新城-保沙路-活力大道剖面圖
當時我們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我們希望在這個地方打造一個整體的公共領域,重新去思考紅線內外公共和私有的空間關系?!?/strong>這是我們當時做這個項目的一個出發點。
第一,對街道空間的再思考。大家覺得傳統的街道是以車行為主,但在黃埔新城項目中,我們希望把街道變成城市的一個線性公共空間,街道不止為汽車服務,也不僅是分隔不同社區的邊界,而是打造成一個有活力的城市線性公共客廳。
我們希望在沙步舊改項目中,能夠形成一種開放式街道的感覺,不同街道的尺度、景觀、沿街活動都是得到精心設計,這是我們對街道進行的重新思考。
▲沙步黃埔新城-建成
第二,在公共空間體系的梳理上,我們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整合了河涌水系、綠地、榕樹、公園、新的公共配套設施,以及保留傳統舊街巷,整合打包打造一個超級中央公園。這是在高密度環境下具有挑戰性的,最終建成成效也很不錯。
▲沙步黃埔新城-超級中央公園效果圖
除了大尺度的中央公園之外,還規劃了一系列小型街頭綠地和鄰里公園。在不少的街道轉角位置規劃了一些空間,要求開發地塊的建筑在紅線內往后退,形成地塊內向公眾開放的空間,行人在行走時不會覺得特別壓抑。
▲迎賓大道剖面圖
我們保留了不少的榕樹和池塘,作為所構建的社區綠地的基礎。雖然項目的開發強度不低,密度比較高,且用地有限,但我們仍然保證了在沙步村的舊改項目中,居民不會覺得壓抑,空間張弛有度,有比較多的公共空間可以活動和漫步,這種做法要求了我們對紅線內外的關系需要做很多重新的思考和探索。
這種公共空間體系的構建,在片區中有著很重要的要素——河涌水系以及一系列的帶狀綠化帶,我們把帶狀空間整合形成一個網絡,把公園以及重要的配套設施串聯,化零為整,發揮1+1>2的效應。
▲沙步黃埔新城-街道公園
我覺得一個好的社區,它必然要有一個心臟,例如我們在中央公園里整合了新配套設施、文化場館,以及傳統的街巷,形成一個尺度宜人的小鎮中心。
在開發地塊部分通過體系的構建,模糊了紅線內外的邊界,也模糊了公共和私有空間的邊界,希望能夠在項目里探索一種新的城市和人之間的關系。
▲沙步黃埔新城-鳥瞰夜景效果圖
水系具有多重屬性。一方面管理部門是水務局,要保證防洪和城市安全的功能。另一方面,在此之上,它對城市的居民來說,有著很重要的生態游憩、體育運動以及文化傳承的功能。
沙步村片區有三條水系,我們建議打造成三條文脈,配以拓寬綠化帶的空間,能夠植入更多的公共功能,如漫步、騎行、運動等,同時結合一些文化要素設計在其中。
▲沙步黃埔新城-總平面圖
這個項目中的河涌不僅具備防洪、城市安全的功能,同時也是居民日?;顒拥囊粋€重要場所,河涌沿線串聯了不少重要的公共空間以及公共配套設施。
沙步村盛行龍舟文化,擁有龍舟碼頭,這些都被保留了下來。連通水系后,在部分的水系,居民依然可以進行龍舟比賽、游龍舟等活動。
融德里,是我們特地保留的片區。該片區有較多的榕樹、池塘、書院,以及一些新的商業設施,是一個怡人的小鎮中心。
▲沙步黃埔新城-融德里
項目位于鄭州航空港區,是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發展重點,是政府非常重視的規劃與建設項目。
在此背景下,在2023年年底啟動了一個大規模的城市設計國際競賽,邀請了國內外知名企業、設計機構參與,AECOM有幸贏得競賽。
▲鄭州醫學科學城效果圖
該項目是典型的北方城市特色,從設計師的角度觀察:
第一,街廓及街道尺度非常大。機場周邊的車行道是六車道和八車道,街道非常長,街頭與街頭之間距離過長。
第二,城市功能缺乏混合度。該地區為新建片區,大部分基礎設施已建好,但功能布局模式依然是傳統的功能分區模式,整個城市缺乏活力。
▲鄭州醫學科學城-總平面圖
▲鄭州醫學科學城-門戶小鳥瞰效果圖
▲鄭州醫學科學城-中軸小鳥瞰效果圖
項目主要設計思路:
第一,重新思考城市結構。我們在城市基礎設施已經建好的條件下,提出「A city of cities(城市之中的城市)」理念。我們把城市分解成一系列的小型單元,稱為「城市細胞」,每一個單元面積2到3平方公里,是一個普通人步行10-15分鐘比較舒適的距離。
在「城市細胞」里布局相應的配套設施,包括工作、生活、商業區域,增加城市功能的混合度;同時建設一系列密度高的步行網絡,縮小街廓尺度。
一個四十幾平方公里的城市被分解成十幾個「城市細胞」,從人的尺度來重新思考城市的結構,慢慢地往外生長,社區之間的網絡最終能夠緊密連結,使整個城市變成一個有機體。
▲鄭州醫學科學城-社區小透視效果圖
第二,對街道尺度設計重新優化。將部分街道路幅寬度減半,增加更多公共配套設施,行人活動區域可以增加商業外擺面積,從尺度上變為更適合人的尺度,同時促進街道生活的多樣性。
▲鄭州醫學科學城鳥瞰效果圖
同時把綠地運營納入考慮,能夠產生一些效益反哺公園的經營,減少城市的負擔。比如中央公園的綠化品質更多是供人觀賞設計,但我們注入了更多的兒童活動、商業空間、文化設施等,來提升城市活力。
對我個人而言,該項目雖然不是中標項目,但是引發我產生一些有趣的思考。
在很多城市里,機場是一個發展重心,它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城市的門戶?,F在很多城市會把高鐵直接引到機場,當地政府希望促進高鐵和機場航空客流之間的轉化。從目標角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設想,方便旅客出行。
通常大幅投入建設機場的高鐵樞紐之后,我們也會對周圍的土地做相應的規劃和布局,來最大化投資的效益。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通常覺得機場周邊環境不好,存在高噪音、交通割裂等問題。
▲北方某城市臨空經濟區效果圖
在這個設計競賽中,我們并沒有按照業主的思路在機場建設高鐵樞紐,而是把機場帶到了高鐵。
該城市的機場以北有一個新建成且規模非常大的高鐵南站。
我們的設計思考邏輯是,該城市人口不多,缺乏經濟活力,入駐的企業及投資者少。如果在該片區做大規模的TOD開發,不如直接把機場搬到城市中的辦法更優。高鐵站通常建設在城市中心,將機場搬到高鐵站邊上做TOD開發,從投資效益和人氣聚集角度,會有更好的收益。
▲北方某城市臨空經濟區-規劃結構圖
▲北方某城市臨空經濟區效果圖
我們設計了一個創新型的無人駕駛軌道系統——「空側軌道」鏈接高鐵站與機場。通過在高鐵站外建設一個機場值機樓,實現在高鐵站內快速值機,行李通過無人駕駛軌道系統直接輸送到機場登機廳,旅客可以從高鐵樞紐直接值機后到達機場航站樓。
▲北方某城市臨空經濟區
-高鐵站航站樓
2006年,一群建筑師參與/發起了BBU展覽【已建(built)在建(being built)未建(unbuilt)】。
2022年,阿爾法大會重新邀請20位當年參展的建筑師再次相聚,老友們在這里回顧作品與人生,此后每年阿爾法建筑大會以BBU的形式邀請建筑師參與。
BBU是一個展覽,BBU是一次相遇,BBU是一些欣喜,BBU是一刻動容... ...
▲2022BBU
▲2023BBU
▲2024BBU
感謝每一位參與BBU的建筑師:
BBU@2022:蔡田田、曹聲東、陳麗喬、龔維敏、黃捷、劉珩、劉曉都、羅建中、米笑、倪陽、龐偉、邱慧康、湯朝暉+楊曉川、湯樺、王維仁、冼劍雄、謝應岷、許迪、鐘喬
BBU@2023:王輝、俞挺、宋剛+鐘冠球、袁奇峰、Chris&Jasmine、丁劭恒
BBU@2024:宋曄皓、柳亦春+陳屹峰、孫一民、李寶章+李方悅、陳栗、石璐、Mr.Mark Dekker
2025年3月11-13日,【阿爾法建筑大會】將于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辦。來現場聽更多建筑新案例,把握前沿行業趨勢,同期將舉辦【WINDOOR第31屆門窗幕墻新產品博覽會】,10萬+平方米空間展示建筑外圍護系統全產業鏈新產品。
邀好友一起參觀展會,可領取京東卡等福利,歡迎更多行業同仁一起見證更多新設計、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點擊下方圖片立即報名參觀。
廣州城博建科展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展覽項目運營公司,隸屬于全球第一大展覽集團英富曼展覽集團,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代碼:INFORMAPLC(INF.L),每年全球舉辦展覽450+場次。
城博建科致力于全建筑產業的數據驅動、品牌戰略與資源整合,通過中國、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意大利等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創新、戰略性展覽活動。
廣州綠色之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色之春)是具有先鋒理念的建筑文化與當代藝術的專業傳媒公司,從事策劃和組織高水準的建筑和藝術展覽與活動;以及策劃、編輯、設計和出版高質量的設計和藝術原創圖書與雜志。
綠色之春也致力于普及和推廣建筑文化,希望有更多普通市民關注自己生活城市的變化,關注建筑品質的優劣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
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變化的氣候對我們的人居和因忽視而惡化的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我們致力于推進尋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為所有人培育更強大、更可持續的人居和繁榮、公平的社會。
建筑師、幕墻設計師、創新材料企業來到這里分享全球新項目、新設計、新技術、新材料。在這場旅程中,我們期待你能看見思想的碰撞,你能擁有動容的時刻,你能享受老友的歡聚。
【阿爾法建筑大會】,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